首页 > 新闻动态 > “垂虹别意”到底是什么“意”
“垂虹别意”到底是什么“意”
来源:同里红官网    发布日期:2025-04-29 13:42:22    浏览量:26


“曲水流觞”因《兰亭集序》的传世,被视为雅文化的巅峰。世人常言“曲水流觞”塑造了中国文人的集体人格,却未察觉“垂虹送别”同样在文化血脉中留下深刻烙印。每一次郑重其事的离别,都是对“君子重义”传统的庄严复刻;每一幅赠别之作,都在构建跨越时空的精神联盟。


王羲之《兰亭集序》局部 图片源于网


永和九年,王羲之与四十二位名士列坐曲水之畔,酒杯停驻处,挥毫写下“欣于所遇,暂得于己”的旷达。这场微醺的雅集,最终以《兰亭集序》的墨迹定格。

不同于兰亭雅集的酒酣耳热,垂虹桥畔的创作往往诞生于最克制的时刻——舟楫将发未发之际,万千心绪凝成笔尖一颤。这座横跨吴江的宋代长桥,见证过太多“劝君更尽一杯酒”的时刻。


此图由“即梦AI”生成


三十余位吴门贤士送戴昭远游,众人于桥亭设宴,素瓷盛着琥珀光,酒盏相碰的脆响混入江涛声声。酒过三巡,戴昭解缆欲行,唐寅忽然掷杯于江,长吟“柳脆霜前绿,桥垂水上虹。深杯惜离别,明日路西东”,激得满座文士泪洒青衫。


在唐寅的《垂虹别意图》中,送行者举杯的手悬在半空,似要将未尽之言凝成琥珀。酒,在此既是欢宴的火种,也是离歌的余韵。垂虹送别的酒盏中,斟满的是对情义永恒的信仰。



姜夔在垂虹桥畔与范成大对饮,酒冷时写下“自作新词韵最娇,小红低唱我吹箫。曲终过尽松陵路,回首烟波十四桥”,让一次寻常离别因酒意浸润,化作宋词中最旖旎的章节。垂虹送别的故事里,皆以酒弥合心与心的距离。


如果说,曲水流觞的酒,教会我们在流淌中捕捉永恒;那垂虹送别的酒,则是启示我们在破碎中见证圆满。

当我们凝视《兰亭集序》的“之”字如酒痕蜿蜒,在书籍中读到“多情最是垂虹月,千里悠悠照别离”的怅惘时,便知中国文人的酒杯从未真正空过——那里面始终荡漾着山河岁月,盛放着人间至情,一觞一咏,一醉一别。


但是或许,“垂虹别意”这种以离别为纽带的文化传承,比欢聚时的觥筹交错更具震撼力。当某日我们学会以一壶浊酒送别青春,以半阕残诗悼念旧梦,便是真正读懂了垂虹桥下那坛沉醉了近千年的月光。


本文部分内容与图片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
联系我们
地址:苏州市吴江经济技术开发区(同里镇)庞金路1066号
苏州同里红酿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微信扫一扫 了解更多
苏州同里红酿酒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:苏ICP备17062751号-1 技术支持:玩族科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