屠苏酒,古时汉族风俗于农历正月初一饮屠苏酒以避瘟疫。故又名岁酒。屠苏是古代的一种房屋,因为是在这种房子里酿的酒,所以称为屠苏酒。据说屠苏酒是汉末名医华佗创制而成的,其配方为大黄、白术、桂枝、防风、花椒、乌头、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。
一般人饮酒,总是从年长者饮起;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,是从最年少的饮起。也就是说合家欢聚喝饮屠苏酒时,先从年少的小儿开始,年纪较长的在后,逐人饮少许。宋朝文学家苏辙的《除日》诗道:“年年最后饮屠苏,不觉年来七十余。”说的就是这种风俗。
有人不明白这种习惯的意义,董勋解释说:“少者得岁,故贺之;老者失岁,故罚之。”这种风俗在宋朝仍很盛行,如苏轼在《除夜野宿常州城外》诗中说:“但把穷愁博长健,不辞最后饮屠苏。”苏轼晚年虽然穷困潦倒,但精神却很乐观,他认为只要身体健康,虽然年老也不在意,最后罚饮屠苏酒自然不必推辞。
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,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,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。直至清代,这一习俗仍不衰。
“屠苏酒”是如何制作的呢
屠苏酒是一种药酒,是将大黄、白术、桂枝、防风、花椒、乌头、附子等中药入酒中浸制而成。制作方法大概是将上药为末,装入绢袋中,春节前一日,将盛有药物的绢袋沉入井底,第二天正月初一早晨取药,浸入一瓶酒中,煮沸数次后饮用。
那如何选取浸泡的酒呢,是白酒还是黄酒呢?元代时蒸馏技术由外传入后才有白酒,当时称烧酒。在此之前,古人饮用的,都是粮食酿造的原汁低度酒,后世通称黄酒。历史上,除了元代用葡萄酒,黄酒一直占据着宴会的主角。古人元日所喝的屠苏酒,应也是用黄酒制作的。
作为古时新年的第一杯酒,屠苏频繁出现在诗词中。王安石就在《元旦》写道: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瞳瞳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”。
古时饮用屠苏酒,不只是为了驱除瘟疫,同时,也是为来年讨个好兆头。
现在,人们虽已不再大规模盛行此俗,但在节日或平时饮用这些药酒的习俗仍然存在。
本文部分资料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